心血管疾病患者秋季不要“秋冻”

日期:2017-03-15 / 人气: / 来源:合肥名流健康体检

  传统养生方法中,“春捂秋冻”是有一定道理的,“秋冻”是指秋季不要过早、过多地添衣,而是要适当冻一冻,从而激发身体潜能,为抵御寒冬做好准备。但“秋冻”不可盲目。科学“秋冻”应该在初秋暑热未消,气温下降不明显时进行。初秋气温虽然降低,但尚不寒冷,正是进行“秋冻”最好的时期,尤其是青壮年,可以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。但到深秋时节,气温骤降,昼夜温差大,此时不宜再进行“秋冻”,而应该注意防寒保暖。尤其是有冠心病、高血压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加不适合“秋冻”,“秋冻”往往会适得其反,而是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、抗病能力量力而行。

  血管收缩引发血压升高

  秋季昼夜温差大,气温逐渐降低,气候干燥,这些都会影响到人体内分泌系统和各脏器功能,降低人体免疫力。此时人体如果受到寒冷的刺激,就会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血管收缩,血流减慢,血压增高,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。而心血管疾病患者更不能受冻,“秋冻”会使患者血管急剧收缩引发血压急剧升高,导致血管痉挛,容易导致冠心病、心绞痛、心肌梗塞等。

  “一场秋雨一场凉”,秋季气温变化剧烈,会引起血压升高,加重心脏负荷。因此,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,在秋季一定不要“秋冻”,而应该注意防寒保暖,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,保证充足的睡眠,避免过度劳累,以免导致旧疾复发。此外,还要注意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降压、调脂、降糖等药物。秋季饮食上应多吃蔬菜、水果,多喝水,禁烟禁酒,尽量少吃肉类和蛋类。

  预防冠心病从年轻时做起

  秋季天气寒冷,为抵御严寒,为接下来的寒冬做好准备,人们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增高,因而科学饮食、体能锻炼是冠心病患者需要注意的。由于冠心病的发病与年龄、性别、遗传和生活方式有关,所以它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,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。

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,它的易发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、超体重、吸烟等,其病变的发生发展甚至可能从幼年开始。可以说,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,只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。而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,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会逐步表现出来。因而从青少年开始就应该注意对冠心病的预防,能够极大的降低冠心病发病率。

  最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项目就是血液检查,这样能够及时了解血液当中胆固醇、甘油三酯的含量,如果出现这些指标偏高,应该在医师指导下积极进行生活调理,或者采取治疗措施。

  心血管需要进行定期检查

 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,工作压力加大,使很多人饮食不规律,缺乏运动,这些因素促使心血管疾病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,40岁左右的中年群体心血管疾病呈井喷趋势。但他们往往因为没有明显症状而忽视了检查,错过了提前发现和治疗的时机。

  拥有健康的心脏才会有健康的体魄,除了科学的生活方式之外,定期对心脏进行检查必不可少,尤其在秋冬这样的疾病高发季节。合肥名流健康体检专家建议,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形成过程漫长,以及日趋年轻化的现状,40岁以上的中年群体有必要做心血管疾病专项检查。


推荐阅读:

三类人不宜“秋冻”

咖啡或许有利于心血管健康

最适合秋季吃的5种水果

秋冬季节吃什么最养生

秋冬御寒可喝粥